無用的振興券
1.振興券參考上次馬英九發的消費卷就知道,實際對振興GDP的效應很低,在五個月的時間花兩千塊,平均一個月才四百元,最終多半還是拿去日常生活使用(剛性需求),對刺激額外GDP沒有用
2.在振興券沒有用的前提下,北市府加碼的用意在推動無現金交易,將目標放在學生與長者上,刺激群眾去使用敬老卡、悠遊卡等工具來習慣無現金交易,目標很美好,但現實很殘酷,在目前悠遊卡的架構下,花三千回饋三千雖然比中央政府多一千,但錢卻都是卡在悠遊卡裡這點導致吸引力實在不大
3.柯文哲很執著於無現金交易這點,坦白講實在不知道執著的點從何而來,就以個人而言,目前使用的悠遊聯名信用卡就很方便,日常生活使用足以,沒有太大誘因吸引我去辦街口、Line Pay、悠遊付等等支付工具,對社會大眾而言無現金交易沒有馬上大幅度改變生活習慣,所以不是那麼迫切且需要的事情,
4.今日引起爭議的演講全文我聽完了,坦白講還是犯了一個老問題,柯文哲常為了表達他的意思,用一些誇張或聳動的言論來進行描述,雖然很吸引人注意,但同時也容易被人斷章取義,就以這次的演講來說,用了很大的篇幅批評振興券沒有用,之後用推動無現金交易來說明北市府加碼的理由,但因為無現金交易根本不是一般民眾會注意的點,所以對外傳播的訊息反而變成『柯文哲嫌振興券沒有用但自己又加碼』這種自打臉的印象
5.苗博雅今日也就上述論點發了一篇臉書,諷刺北市府認為振興券沒有用卻來議會爭取追加預算,錢拿到手就不騙了,同樣以『柯文哲覺得政策沒用卻還加碼』做核心論點,狠狠嘲諷了一番,但必須坦白講,對那些政治比較冷感的群眾而言,苗博雅的論點是比較能夠讓人信服的
6.長期的觀察下來,太多這種類似情況發生,明明想表達的意思是A,但因為聳動的論述或誇張的比喻導致對外宣傳成B,引起諸多不必要的爭議,所以誠摯的建議,柯文哲團隊要有人充當反對者、煞車皮的角色,跳脫相同的邏輯以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審視發言的內容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發生只是平白耗損信用度而已,實在讓人惋惜